号称理学源头(张栻)、状元故里(易祓)的宁乡县巷子口镇同时也是石桥之乡,拥有毛公桥、南轩桥、状元桥、振兴桥、邓婆桥、双江桥等41座青麻石古桥和各种石桥128座,尤为难得的是,这里的每一座古桥都是有故事的。其中毛公桥、南轩桥和状元桥已经专文介绍,这次路人和大家一道沿沩水扶王山南北两大支流的交界处西行,继续寻访振兴桥、邓婆桥、中心桥、杨家桥......
振兴桥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谷石村、水珠村、直田村及沩水扶王山南北两大支流的交界处,今桥建于清末。振兴桥为五墩花岗石桥,每墩跨度7米多,墩长6米,全长43.5米,宽2.3米,桥上游右侧有一天然似千年神龟麻石,俯卧河床,面积约30平方米。每一桥墩有两根石梁横跨,每根石梁高约70厘米,宽1米,重约60吨,工程浩大,令人叹为观止。
桥南端有古樟一株,一干五枝,一枝五茎,周围数丈,枝叶如盖。树下有一古庙,名周师庙。距河岸百米处葬有清中期著名蛇伤、创伤及骨科医生李所钦先生,至今还有人来顶礼膜拜。历史上,安化、桃江乡民路过宁乡去长沙必经此桥,为了让乡民过河不用趟水,一个叫刘振兴的乡间富商捐出大半家产建起此桥。
有趣的是,该桥北侧第二个桥墩已经倒塌,但较为完整地横卧在河床之上(包括蜈蚣石),不知为何修复时不能很好地加以保护和利用?此外该桥基础冲刷十分厉害,修复时也未能好好地加以处理,隐患颇多,诚为遗憾!
邓婆桥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谷石村与狮村交界处,为清乾隆年间(1736—1795)监生李凌霞为纪念邓代阿婆而捐建。该桥全部用花岗石挽拱砌成,属圆形石拱桥,长12米,宽4.5米,高4.7米。桥两头分别有石级踏步而上。桥面两边分别有方形长条石围栏,可作石凳使用,供行人歇憩。今桥上藤蔓滋生,石级陷凹不平,甚觉苍古。
出巷子口镇西行约700米的公路南侧,还有座古桥,桥身上显示为中心桥,1997年改建。
出巷子口镇西行约1100米的公路南侧两河汇合处,另有一座古桥,保存较为完好,桥墩上的石刻蜈蚣清晰可见。村民告之桥名杨公,邻近有地名曰扶峰村杨家山组。
出巷子口镇西行约2000米的公路南侧,扶峰村部所在地门前有一座砌石拱桥——南竹桥。"修桥铺路功在当代,壮举义行光照千秋",碑文显示,此桥建于1999年12月。
更多精彩,欢迎继续阅读:
[原摄] 车田江畔觅高速 油溪河上赏双桥(23P)
[原摄] 密印寺沩仰祖庭 千佛洞地下禅林(25P)
[原创] 津市尝牛肉米粉 新洲赏残桥古韵(18P)
[原摄] 湘粤古驿道纪行 王仙桥到万岁桥(28P)
[绘画] 汪钰元の江南风:一桥明月一帆风(24P)
[组图] 邂逅安化风雨桥(4)古廊桥大盘点(28P)
[组图] 巧构思桥上架桥 精策划锦上添花(25P)
[原创] 浏阳龙伏:访焦达峰故居及古桥群(26P)
评论